信息网_www.520link.cc

爱链网_信息网 > 山东信息 > 正文

彭凯平:应激反应正常,抗疫情中变“抑郁”为机遇 | 防疫·专家谈

网络整理 2020-08-01 13:44

2014年,彭凯平做客第86期文汇讲堂,主讲《国际视野下的文化形象重建》


如何科学看待和调适当下疫情中的应激心理状态?如何应对和预防疫后的心理创伤?2月3日与4日,文汇报记者李念和文汇讲堂刘梦慈博士连线采访了心理学专家彭凯平教授。前天(2月2日)早上6点,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文汇讲堂第40期、86期主讲嘉宾)主导组织的“抗击疫情”心理援助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彭凯平建议,面对疫情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以积极心理学调适当下人们的应激心理状态。


非常时期有应激心理非常正常,但长时间持续就要采取措施


文汇报: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期间,公众表现出多种类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对疫情的恐慌,有对个别公职机构渎职的愤怒,也有隔离生活的无聊与苦闷等,您在微信公号的访谈中认为这些心理也非常正常,如何评估公众在此次疫情面前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彭凯平:我认为当下公众的应激心理状态都是正常和自然的反应,没有这样的反应才显得很奇怪。应激心理反应是人类进化中选择出来的一种特别重要的应激机制,它让人们能够得到心理平衡和放松。应激心理反应分为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在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氛围中,社会层面的反应比较受关注,比如在如此次疫情爆发蔓延期间,涌现很多集体表现出来的恐慌、愤怒、焦虑等。个体层面的反应也很多样,包括个体免疫能力低下、失眠、过度关心疫情以及其他方面的身心状态。这个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出现这样的反应很正常,但是,应激心理反应不应该也不可以长期持续,还是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此意义上,心理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这样的应激反应,从而调整心态和行为。


信息透明清晰会消除恐慌,是重要的个体和社会平衡机制


文汇报:您刚才提到过度关心疫情,比如中国有4000万人在看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造的直播,被海外媒体称为有4000万监工。手机时代也带来信息爆炸,很多假消息不断,因此产生了“辟谣新闻”,这和过度关心疫情是什么关系?


彭凯平:网民看两座医院建造直播,应该也是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表现之一,给建造者们鼓劲加油。这里应当关注到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对于疫情中人们应激心理的影响。一方面信息透明和充分是一个很重要的个体和社会的平衡机制,信息越透明越清晰,人们越不容易过度关注信息和恐慌。例如,美国每年流感有好几万人感染,由于有透明的信息报道,所以公众很少过度反应。这次国内疫情中,我们也看到公众慢慢适应了所谓的“信息爆炸”,开始以各种调侃的态度面对持续的疫情信息,这说明公众的应激心理正在调适平衡。另一方面,也应当纠正个别个体沉迷信息,过度反应的过激心理。


文汇报: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较,您感到此次疫情期间公众普遍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与17年前有何异同?


彭凯平:与17年前相比,这次公众心态受到的影响的程度不太一样。第一是两次疫情期间的信息传染性不同,2003年还没有大规模的互联网信息流通,过度信息和不真实信息对公众的心态影响不大。第二是疫情爆发规模不同,“非典”疫情虽然也在中国大城市爆发并发生全球传播,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规模更大,并且正直春运,传播扩散更快,对于公众的心理影响也更大。第三是与03年“非典”期间的疫区地方政府行为相比,这次疫区地方政府的一些官员行为通过社交媒体表现岀来,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也是影响公众心态的不利因素。


2月3日,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专家就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网络在线、电话热线等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同时也对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问题给广大公民提出五个“一”建议


此次中国心理援助与疫情同步甚至超前展开,值得点赞


Tags:疫情(403)专家(213)机遇(42)抑郁(128)防疫(22)正常(30)应激反应(5)彭凯平(1)中变(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彭凯平:应激反应正常,抗疫情中变“抑郁”为机遇 | 防疫·专家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