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520link.cc

爱链网_信息网 > 广东信息 > 正文

以史为鉴论中美贸易战

网络整理 2020-07-08 22:05

张燕玲 前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赞比亚中国银行金融部经理

2019年10月11日,第13轮经贸磋商在华盛顿结束,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这意味着持续了两年的中美贸易争端终于迎来曙光,我们对签署阶段性协议持相对乐观态度。

从中长期经济形势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产能普遍过剩,消费需求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之争加剧;从区域竞争上看,欧洲日渐衰弱,收缩战场,力战中国崛起,确保全球霸权,各国纵横捭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冲突在签署阶段性协议后能否实现一劳永逸?以史为鉴,可以资政,回顾美日贸易战的始末,或许有利于我们研究如何应对当前的复杂形势。

昔日的美日全球经济霸主之争

几役能毕其功?美日贸易战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结束,历时近40年。美国和在行业层面共爆发六次贸易战[],但局部贸易战的失败未能阻碍日本的崛起。因此,美国又从宏观层面对日本发动了经济金融战。日本政府为了利益,虽有所抗争,但其整体妥协策略难改失败的命运,加之金融政策失误,日本最终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美国继续保持世界经济金融霸主地位。

妥协能否减少逆差?两国行业贸易战从低端打到高端,从劳动密集型打到技术密集型,日本谱写了一部贸易战妥协史。日本采取的措施包括“自愿限制出口”、出口总额限制和增速限制、价格管制、扩大进口、取消汽车关税、开放国内市场、设定美国产品在日本市占率指标等,可谓五花八门。如此折腾的结果令人咋舌:日本制造业依然强盛,两国贸易逆差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扩大,至1985年已达50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日本单方面的妥协不会明显降低两国贸易逆差,所谓的贸易壁垒并非本质原因,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巨额贸易逆差必然有着更深刻的原因。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既然贸易战不能击退日本的经济挑战,美国只能诉诸于经济金融战。美国将巨额贸易逆差归咎于日本对本国利率、汇率管制和金融抑制,借此对日本发动经济金融战:(1)1985年,美国胁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双方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日元大幅升值,降低日本产品国际竞争优势。(2)日本迫于美国压力同步实施利率自由化和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大量资本疯狂涌入和流出,加剧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裂。(3)自1989年起,美国与日本相继签署《日美结构性障碍问题协议》、《日美金融服务协议》等一系列协议,从宏观经济和制度层面强行干涉日本的经济金融政策。日本出于对美国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依赖,步步退让,失去宏观政策独立性,最终导致其在经济上的失利。

中国与日本似曾相识的境遇

在日本陷入“失去的二十年”之时,中国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经历着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变革。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重任。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砥砺前行、发展壮大,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工厂”。200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详见图1),中美贸易冲突取代了日美贸易冲突。此时的中国和彼时的日本,在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上有太多相似之处。

以史为鉴论中美贸易战

图1:1985-2015年,美国对中日等主要经济体贸易逆差走势图

从积极的方面看,中国与日本相似的地方包括:(1)经济规模空前增长,2018年中国与美国GDP之比为65.6%,超过日美GDP之比的历史最高值42.5%,与美国之间的巨额贸易逆差亦超过当年的日本;(2)中国制造业总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2017年产出3.59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27.4%,与日本当时制造业水平较为接近,此时在战略层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与日本彼时战略也基本一致;(3)中国互联网和5G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与当时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兴起类似,使美国科技的领先优势逐渐缩小。

从另一方面看,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又面临着类似的困境:(1)中国的金融与房地产占GDP比重较高,类似80年代日本。2017年中国金融业占比7.95%,高于日本80年代末的5.9%;中国建筑房地产业占比13.24%,高于日本80年代末的10.90%,我国房价同日本当年一样,绝对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存在一定泡沫。(2)中国当前整体债务水平较高,高杠杆、违约潮可能引发的不良债权债务与日本当时存在的高杠杆、大量不良债务有相似之处。

Tags:中美(849)贸易(171)市(21)中国(2307)美国(730)金融(245)日本(43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以史为鉴论中美贸易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