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_www.520link.cc

爱链网_信息网 > 河南信息 > 正文

良渚遗址成为新的世界遗产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

网络整理 2019-09-19 18:56

  当地时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

  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中国考古协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生前认为,良渚古城在国内独一无二,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可称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考古探沟 (摄影:潘劲草)

  加上昨天刚刚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去年5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处(去年36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去年13处)。

  据统计,本次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有38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接受审议,包括30处文化遗产、6处自然遗产、2处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中国有两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两个项目都成功获准列入。

  回溯良渚申遗之路,良渚考古始于1936年。1959年,以良渚遗址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确认。早在1961年,良渚遗址就被列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良渚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推荐列入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2018年1月2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正式启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1936年,杭州良渚。一个名叫施昕更的年轻人的考古发掘,掀开了良渚遗址的一角,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光。此后历经数十年抢救性发掘,良渚遗址出土了大量灰黑陶,玉琮、玉璧、玉钺等玉器。2007年,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复杂的水利系统、成熟的稻作生产、统一的文化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等,呈现了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文化黑陶椭圆形刻符豆

  

\


  反山墓地出土嵌玉漆杯(复原)

  2013年和2017年,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著名考古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曾两次实地考察良渚遗址,参观良渚博物院,他认为“良渚遗址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样板”,并提出“良渚水坝遗址极可能为世界最早水坝”。“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


  良渚博物院

  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因为河南安阳殷墟才发现了作为物质文明标识的金属和文字,即青铜器以及铭刻有文字的甲骨文。因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早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而今,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中国考古协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生前认为,良渚古城在国内独一无二,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可称为“中华第一城”。

  

\


  良渚古城遗址结构与遗产分布图

  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因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空间分布主要为环太湖流域,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良渚文化有发达的犁耕稻作农业和以精美玉器、漆器等为代表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手工业。良渚文化以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明显分化的社会阶层、凝聚力量的统一信仰、神王合一的权利体系,特别是出现了城市文明等现象分析,这一史前文化已具备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水坝与古城位置,及古城周边地形等高模拟图

Tags:遗址(25)良渚(3)中华文明(1)

转载请标注:信息网——良渚遗址成为新的世界遗产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